近日,海东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团市委等9部门在平安区小峡街道上红庄村举办“共植青年林·呵护生态绿”植绿护绿示范活动,活动由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少先队员及家长、青年志愿者、退役军人、机关党员干部160人参加。
在活动现场,积极开拓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主题,分多个环节进行。
环保科普宣传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分别参加趣味科普项目。在“红领巾大讲堂”上,林草专家以“树木的四季私语”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互动科普讲堂,带领少先队员家庭解码苗木种植养护密码,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问答,让生态保护理念在20组亲子家庭中生根发芽。
“环保卫士”环节。青年志愿者自发成立青年环保小分队,现场完成 “志愿汇”注册,以“盲盒任务卡”创新环保实践,将“志愿红”融入“生态绿”。
展开剩余74%“生态拼图”环节。到村任职大学生以“拼出家乡生态名片”为主题,将互助十二盘、乐都三河湿地公园、循化清水湾等县域生态地标转化为立体拼图。
“环保传真”环节。机关干部职工将垃圾分类、碳中和等环保小知识转化为肢体语言接龙,在传递过程中提升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投递”环节。退役军人以接力的形式,对垃圾卡片进行分类投放,体验乐趣的同时强化垃圾分类观念。
植树现场,不同领域青年根据分组情况认领树苗,分别在红领巾“成长林”、到村任职大学生“振兴林”、志愿者“环保林”、机关党员“先锋林”、退役军人“双拥林”五个专属区域分工协作,挥锹挖坑、扶苗培土、浇水定根,累计栽植树苗200棵。参与人员在现场设置的打卡板进行拍照打卡,通过发朋友圈、抖音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同时,到村任职大学生、少先队员及家长统一乘车前往海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参观。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生活垃圾产生现状,处理工艺,环保效益等专业知识,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方式和焚烧方式的区别,以及在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科普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并对大家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通过现场观摩、专家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以生动、直观的生态文明实践课,培养青少年群体绿色生活理念。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责任,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奠定了环保科普的基础。
本次活动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是建设“美丽海东”的务实行动,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举措,通过主题活动不仅引领不同群体广泛参与到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行列中来,更是青年发展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的有力见证,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审核:陈文魁
校对:吴晓瑞
编辑:徐 瑞
来源:海东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于:北京市